□ 本报记者 刘建伟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正向低线城市转移,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基于此,很多奢侈品大牌近年来的开店计划都以二线城市为主。记者近日获悉,卡地亚将全国最大的旗舰店落户在了成都远洋太古里,Rimowa全球第一家有咖啡厅的旗舰店亦坐落于成都,例外&方所在此开了全国最大的店面。
聚集效应
消费外流是近两年来奢侈品牌最大的痛。记者身边很多朋友近年来购买的奢侈品,要么是自己出国旅游时购买的,要么就是请朋友到海外购买,鲜少有在国内门店购买的。国内外较大的价格差、样式等是选择海外购买的主要因素。
奢侈品一线城市的门店可以用“门庭冷落车马稀”来形容,只有在今年香奈儿降价或Gucci打折时,才出现“门庭若市”。而当此时刻,以成都为代表的二线城市,却越来越受到奢侈品牌的重视,某奢侈品的中国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由于二线城市 “聚集效应”愈发明显。
如今,这种“聚集效应”延伸到了西部,并且成都地区成功吸引了湖南、湖北、云贵陕等周边省的财富人群。
正是如此,各大奢侈品牌都集中在二线城市圈地扩张,甚至把特色门店开在此。
产业带动
记者调查发现,早在数年前,奢侈品牌已开始了大规模的渠道下沉工作,向二三线城市扩张。但上述奢侈品中国区负责人表示,在向二三线城市扩张中,成都可以说是个“样板”,“这与当地的产业带动及商业的成熟关系非常密切。”
记者在成都采访时,正值成都国际车展之时。此外每年的糖酒会、航空展等也都在此举办,可以说展会经济较为发达,支撑了整体的经济发展速度。
产业的兴起,造就了一批有消费实力的富裕人群,再加上成都本地成熟的商业地产项目及奢侈品牌持续多年的本地化深耕,让奢侈品牌在成都尝到了甜头。
过度扩张后劲不足
尽管从目前看,成都在奢侈品领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业内人士也为奢侈品在成都未来的发展“捏了把汗”。
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人刘元认为,相比于快消产业,奢侈品产业的敏感度会更高,经济发展的时候,该产业的增速要明显高于其他产业,而经济稍有波动,其增速则会放缓,可以说这一产业本身抗风险能力就较弱。
高端商务论坛、与银行机构合作的VIP特卖等,成了品牌在二三线城市营销的另一重要手段。可以说在营销传播领域,至今二三线城市是个“盲区”。
但品牌早早就嗅到了二三线城市的商业机会,于是大举开店不仅是为了销售,以店面做广告成了一种有效的营销方式,这也是奢侈品牌大举扩张的主要因素之一。
然而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人刘元提醒奢侈品牌的负责人,他认为,这种做法最大的问题是抗风险能力差,一旦经济放缓,消费降低,这些奢侈品的门店营销额将会明显下降,出现关店潮等,而这对于奢侈品牌的伤害远比关闭一家快时尚门店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