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建伟
近日,优衣库与迪士尼首次跨界合作创立了MAGIC FOR ALL概念店,推出了DIY定制服务。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人们对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高,服装定制市场的巨大潜力有待释放,个性化、便捷化、多品种、短交期成大势所趋。然而,国内传统的服饰定制多为小作坊式经营,流程繁琐、周期长、门槛高,未能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要想让该市场获得进一步发展,引入行业标准势在必行。
定制成主流
据悉,MAGIC FOR ALL概念店中最吸引消费者的是发挥心中无限创意的DIY定制专区。
中国服装行业的消费观念正在随着消费主体的年轻化而不断变更。法新国际集团董事赵倩表示,未来的消费观念是消费者不再盲从品牌,而选择真正反映自己生活态度的着装。
中国市场正处于快餐式的消费阶段,服装品牌追求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追求普遍适用于大众的款式,以此实现大批量销售。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但赵倩认为,当人们不再满足于这样的消费时,定制化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就会逐渐成为主流。
而赵倩所说的“定制”,并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高级定制”。“不同于法国的高级定制,这种新定制概念的产品不一定昂贵,但它一定有品质,并且只针对一小部分人群而设计,标志着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或态度。”
互联网+发力
除了传统的线下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电商也是定制服装销售的好渠道。南京“80后”张校瑜就靠着卖定制服装,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
“我店里提供私人定制服务,利用‘互联网+’模式,与不同层次的设计师合作,从线上到线下,为客户提供既时尚又个性的轻奢服饰。”张校瑜说。
以张校瑜的店为例,定制一套男式西装,价格一般在4000至6000元左右,微店上线不到一星期,就已经完成了7笔交易。
产能待升级
虽然线上线下的互动能够激发定制行业的活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传统服饰定制行业分散着大量的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者,主流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目前仍然比较落后。经营者普遍缺乏将生产、营销、顾客关系管理等全面数字化运作的条件与意识,导致整个行业科技化、信息化含量偏低。
有业内人士举例,这些服装企业在制版环节仍然采用人工手绘,而非服装CAD软件系统进行电脑制版,整个行业仍在一味强调“纯手工”的稀缺性,将低效作为一种溢价。但实际上,手工操作相比智能机器作业,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且在量体、裁布等多个环节精确度落后明显,严重阻碍了行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同时也让服饰定制难以走向大众。
为此,部分从业者开始探索服饰定制行业的转型升级之路。C2B智能化定制服装平台“定制范”,就打算通过服饰产业链资源整合与智能化升级来实现创新变革,让服饰定制变得更高效、便捷,实现智能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大众化,创造全新的服饰定制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