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苗勇辉
小米4智能手机近日发布。尽管粉丝依旧狂热,却没有找到期盼中的惊喜。小米4最大的亮点仅在于外观,采用不锈钢金属边框,用上了“奥氏体304钢板”。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在现场不厌其烦地介绍,(该边框)研发过程历时18个月,经历了6代工程机,尝试了30种手板,经过了40道制程193道工序,需要CNC数控机床的8次加工,每部手机都需要经过长达32个小时的加工过程。
不但是小米,随着创新能力下降,苹果产品似乎也失去了以往的魔力,市场更多的反映仅仅是“性能不错”。这彰显出智能手机行业目前面临的尴尬。
智能手机创新能力下降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不断发展,新产品不断涌现,而产品却越来越相像,让人惊喜的元素越来越少。HTC One、黑莓Z10、三星Galaxy S4或者Moto X,这些产品彼此大同小异。对大多人来说,这些设备基本具备同样的功能:运行应用、浏览网页、观看视频、查收邮件等。
这也是很多行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一个产业的发展通常会经过孕育、形成阶段,随后进入高速成长期。此时,产业发展前景明朗,利润率不断提升。随着大量新进入者的到来,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但产业发展进入成熟期后,主流技术的进步相应也进入平缓发展阶段,产业格局基本定型,基于现有技术的突破变得越来越困难。
智能手机行业发展遭遇瓶颈
创新如此之难,拼硬件又无法摆脱同质化,手机厂商们只能在产品销售卖点上找噱头。
为了吸引消费者,各大厂商似乎都在绞尽脑汁。LG最新推出的旗舰手机产品G2,音量控制键被放在了手机背面,摄像头正下方。诺基亚推出了配有4100万像素摄像头的Lumia 1020。但如此高像素基本上没有人用得上,更别说还要花100美元去购买附加配置。三星Galaxy S4配备了过多的无用噱头,比如无触摸手势、眼动跟踪。这些华丽的功能让手机使用变得更加繁杂而并不实用。
种种迹象显示,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离天花板越来越近。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手机网民规模达3.88亿,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智能手机价格走低和迅速普及促成普通手机用户向手机上网用户转化。而规模扩大也意味着发展瓶颈的临近。
智能手机行业寻求突破
手机行业或将重复PC的命运,暴利逐渐缩水,少数几家具有成本优势、渠道优势、供应链管理优势的大厂商将掌握市场,山寨机、小品牌百花齐放的局面或将结束。手机或许会像手表一样,使用时间更长,一款皮实的手机将更受欢迎。绞尽脑汁去说服消费者更换手机,将比以往更难。
同时,在A股上市公司纷纷加码布局智能手机的当下,海外巨头却在悄然转向。日前,苹果公司与IBM达成战略合作,将联手开拓企业级市场,将IBM的大数据和分析能力植入iPhone和iPad,双方将创造一种新类别的商务应用,从而改造企业移动市场。两家曾在PC时代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将联手卡位移动商用市场。
事实上,不仅是苹果,谷歌、微软、黑莓、三星等科技巨头近年来在企业级市场的野心均在逐步扩大。智能手机发展将出现新的市场格局,继续沿用之前的高速增长思维投资产业链恐怕已不现实。而市场格局生变势必波及众多上游供应商,在产业进入“衰退期”之前,相关企业应该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