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四季度,去产能进入关键期。从中央到地方,重磅政策不断加码。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制定的处置僵尸企业实施方案、国资委制定的僵尸企业处置方案以及债转股方案等政策措施有望陆续出台,地方也相继明确并实施具体到企业的化解过剩产能计划。同时,随着武钢、保利等多家央企明确去产能目标,央企兼并重组和去产能提速。
多家央企明确目标
在供给侧改革和国企改革的双轮驱动下,央企去产能进入“落地期”。武钢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武钢集团在已经淘汰完落后产能的基础上,计划主动退出炼铁产能319万吨、炼钢产能442万吨。同时,加快“瘦身健体”,大力推行扁平化管理,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坚决止住“出血点”。中钢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加快推进国内铁合金产业和炭素产业的有序退出,压缩低端产品规模;限产控亏减亏,确保企业运营稳定,同时有序推进“僵尸企业”处置。
华电集团表示,要从源头抓起,全面梳理前期项目,坚决舍弃那些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盈利预期不确定、竞争力不强的项目,该缓的缓、该停的停。要抓好亏损企业扭亏增盈,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负债,防范经营风险,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去产能打出组合拳
8月以来,中央和地方去产能力度明显加大。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制定的处置“僵尸企业”总体方案、国资委制定的僵尸企业处置方案以及债转股方案有望在四季度陆续出台,为顺利完成去产能目标铺路。
9月29日,发改委通报,截至8月底,相关地区已向核查中发现的59家钢企和26户煤企存在能耗不达标和其他违法违规用能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
发改委近期多次强调,要确保2016年去产能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发改委要求,各地区必须把任务往前排,争取11月底前完成全年煤炭去产能任务,中央企业和省属国有煤炭企业要力争11月上旬完成。
地方去产能的进度也在加快。目前已有26个省份公布具体到企业的化解过剩产能计划。同时,各地相继出台钢铁去产能的配套措施,加速过剩产能出清进程落地。
价格波动不改决心
与控产限量伴随的钢煤价格上涨的压力不容忽视。为应对当前煤炭价格过快上涨的局面,发改委、能源局、煤监局、煤炭工业协会制定了稳定煤炭供应抑制煤价过快上涨预案。9月上旬,结合市场形势变化,预案二级响应启动,每天释放大约30万吨的产能。近日又加大力度启动一级响应,每天可释放50万吨产能。
发改委在近期多次强调,煤炭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煤炭去产能、控产量不仅信心不容动摇,力度也不能减弱。未来各地区、部门要坚定不移去产能,不能让价格波动动摇去产能决心。针对当前煤炭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将通过适度微调政策,尽量使煤炭生产运输流通和用户各方利益兼顾,实现良性发展。
安邦智库研究团队认为,尽管目前各地房地产投资加快拉高了钢铁和煤炭需求,但整体而言,未来不大可能进入新一轮的经济繁荣周期,煤炭和钢铁需求不会大增,所以国家应该做好调控,仍需大力淘汰和削减落后产能,做好执行工作。随着市场价格的回升,企业盈利水平有所提高,实际上为企业缓解削减产能所带来的冲击创造了条件,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如何积极利用这一时机,加大去产能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