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7   星期一    站内搜索
字号大小:
0

电商狂欢不能是各种欺诈盛宴

2016-12-23 17:27:22    作者:本报评论员
核心摘要:在近几年的电子商务狂欢中,价格欺诈、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假冒伪劣等问题频繁发生,这些问题已经不是什么“个别”问题,也很难再用所谓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搪塞。

在近几年的电子商务狂欢中,价格欺诈、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假冒伪劣等问题频繁发生,这些问题已经不是什么“个别”问题,也很难再用所谓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搪塞。

应该说,当前公众舆论对于电子商务法颇为期待。理由其实很简单,在近几年的电子商务狂欢中,价格欺诈、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假冒伪劣等问题频繁发生,这些问题已经不是什么“个别”问题,也很难再用所谓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搪塞。

毋庸讳言,每当网购的特殊时点,总会有一个看上去让人哑然失笑的现象:每次“狂欢”之前,国家相关监管部门屡屡“集中”发出消费警示,不仅提醒消费者警惕各种陷阱,甚至还约谈相关电商,要求梳理以往出现的问题,采取防范措施。这种“集中”发布消费警示说明了什么?很显然,恰恰说明了在某些特定时点,许多屡教不改的问题就会“集中”出现。就在今年“双12”当天,中消协发布了一个今年“双11”价格体验式调查报告,中消协的报告总结了几大方面的问题,比如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部分商家违背诚信原则等情况,这些问题看上去如此“眼熟”,显然不是刚刚冒出来的新问题。

从媒体透露的信息看,此次提请初审的电子商务法草案可能会禁止刷单,明确规定不得为了删除差评骚扰或威胁消费者;用户个人信息泄露时,电商应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部门报告。这些规定,从电子商务当前发展的现实来看,肯定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然,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时间确实也不算长,相关立法难免会有所缺漏,或过于宽泛或过于严厉。以往反对立法的观点中,比较让人担心的是说电子商务发展时间太短,此时立法如果过于急躁且出现不当的话,会影响行业的发展后劲。

应该说,这种风险是存在的,但是,有一些明显暴露且公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例如价格欺诈、假冒伪劣、威胁消费者、信息泄露等,是完全可以纳入立法的。最起码,把中消协报告中所列的相关问题纳入法律规范。这一类问题如果得到切实规范,购物体验有望明显改观,将对行业发展产生正面影响。电子商务的“狂欢”,终究不可能是各种欺诈的盛宴。

 

媒体聚焦更多

五大行高管年薪或难逃“腰斩”命运
央企高管降薪风声渐起,作为金融业里最“高大上”的国有五大行(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或将最先受到冲……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