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7   星期一    站内搜索
字号大小:
0

保护消费者倒逼产品质量提升

2017-01-13 17:59:20    作者:本报评论员
核心摘要: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人在境外或者通过海淘的方式购买外国产品,并且由富人购买奢侈品转向大众化的购买日用品,如奶粉、服装、药品和电器等。除了这些产品比在中国卖的便宜之外,主要是境外的产品安全性与质量让消费者放心。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人在境外或者通过海淘的方式购买外国产品,并且由富人购买奢侈品转向大众化的购买日用品,如奶粉、服装、药品和电器等。除了这些产品比在中国卖的便宜之外,主要是境外的产品安全性与质量让消费者放心。

国内消费品与境外相比之所以缺乏竞争力,主要是质量、价格与安全性存在一些问题,长期积累下来,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造成如此后果的原因,一个是中国市场产品检验与监督体系有缺陷,很多不合格产品在市场上以次充好,也有很多山寨产品,尤其是涉及人身安全的农产品、奶粉等暴露出的问题让消费者缺乏安全感;其次,中国消费品质量标准体系还比较落后,比如最近麦当劳、宜家等产品在全球其他国家下架,但都不涉及中国区域,因为产品符合中国标准,这很让人尴尬。

建立更高的产品标准体系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并且倒逼制造业升级,这完全符合逻辑,可以提高有效供给,促进消费。但是,中国消费品市场存在的质量主要问题并非标准落后,而是缺乏标准的执行。市场上有许多不合格产品存在,而且他们根本不符合国家的质量标准,主要是市场准入的门槛太低,而不是标准定的低。

制定了更高标准后,如果这些产品依然不遵守新的标准,那升级标准的目的就难以实现。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中国更注重生产端,即企业生产带来更多的GDP、就业与税收,因此,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在生产与消费之间偏向生产部门。

在一些地区有大量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但常常因地方保护会生存得很好,如果在流通和销售环节把关不严的话,那么,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就会大行其道。

在制定更高的标准体系之后,应该由市场的力量倒逼企业产品升级换代,遵守质量标准,即建立和完善消费者维权体系,鼓励消费者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进行起诉和索赔,政府的主要工作从重视GDP的生产端偏好转向以人为本的消费端,守好市场的准入大门,对那些违法违规的企业进行严惩,才能建立起一个具有信用的高质量的国内消费品市场。

媒体聚焦更多

五大行高管年薪或难逃“腰斩”命运
央企高管降薪风声渐起,作为金融业里最“高大上”的国有五大行(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或将最先受到冲……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