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我国金融“巨轮”照见前行航线。“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报告此次就金融体制改革的表述篇幅增加,又划出要高度警惕的四个风险点,排除隐患、行稳致远的用意与指向格外清晰。公开报道显示,近一段时间以来,“防控金融风险”的措辞已数次见诸于高层研判国家经济大势的会议部署。
金融牵一发而动全身
报告直指要害:“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前三个不是经济领域的“新词汇”,却是近五年来首次在报告出现;互联网金融是自2014年连续第四年写入报告,从“促进健康发展”到“规范发展”,再到“高度警惕风险”,表述微妙变化,取态稳字当先。
由于银行体系仍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防控风险无疑是重中之重。多位资深人士认为,从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例等来看,我国银行业的风险抵补能力较强。不过,金融风险之间相互交汇、叠加,增加了风险的复杂程度和处置难度。
银监会数据显示,2016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5123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83亿元。“去年不良贷款率只有1.74%,余额增加是近三年来最少的,银行业消化目前不良贷款损失的能力是充分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对记者说。
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也表示,防范金融风险和更多支持实体经济,是当前中国金融的两大任务。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但已趋平稳,关键是金融系统应对风险的能力非常强。
隐性风险“阳光化” 需防火墙升级
针对影子银行,监管部门近年来多次发表看法,强调我国影子银行的性质和规模比发达国家小得多。但影子银行体系及其风险的识别颇具挑战性,特别是其跨市场交叉性运作的特点,使得金融风险一旦传导便能跨市场多点扩散,可以打破传统金融分业经营限制所设置的“防火墙”。将影子银行的隐性风险“阳光化”,需要监管从局部有效迈向整体覆盖。
被问及系统性风险管控时,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回应称,要区别情况进行梳理,看看不同银行、产品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但总趋势是“要把该纳入表内的业务纳入表内”。而债券违约风险,是今年严阵以待的另一风险点。
“无网络不金融”,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也有潜在风险滋生。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近日透露,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已进入“清理整顿”阶段。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光大集团党委书记唐双宁建议,理顺影响金融安全运行的监管体制,尽早解决信息分割、功能分离的局面,提升监管效能,防止单体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杨凯生呼吁采取有效措施,对现在监管没有覆盖到的金融交易行为、金融产品实施“穿透式监管”。
维护金融稳定是稳中求进的必要条件和关键抓手,也事关全民财产关切。最近,保监会、银监会与证监会领导已陆续就完善监管作出表态。据报道,监管机构近日印发银行业信用风险排查的专项方案,目的在于把握重大信用风险的分布情况,形成清晰完整的“金融风险图谱”。一场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关键战役正蓄势待发。